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优秀作文展示>雅智作文专栏|《乡音尺素,情之桥梁》

雅智作文专栏|《乡音尺素,情之桥梁》

2022-04-18 11:36:55来源:雅智教育
「字号+」 「字号-」 「打印」






乡音尺素,情之桥梁


文/余一心

佛山市郑裕彤中学/十二年级 

指导老师/余卫兵



吾友世卿:


见字如晤。你在上一封来信中提及了两种如今日益式微的交流方式:方言与书信。你说,当今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,这些人与人之间传统的交流方式正逐渐湮灭,你对此感到十分担忧。而以我浅见,千百年来,多少方言令“独在异乡为异客”的游子只觉“乡音无伴苦思归”?又有多少书信令“各在天一方”的离人暗叹“数行家信抵千金”?


在我看来,方言与书信维系着游子对家乡故土的感怀思念,承载了离人对亲朋好友的殷殷深情,它们就像一座连接在人与人之间的情之桥梁,能帮助我们在今天这个正趋于冷漠的社会中更温暖美好地生活。


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曾说:生离死别有两种,一种是对人的,一种是对土地的。而在我看来,与人的别离使书信千金难求,与土地的别离则令乡音难忘。从古至今,书信与乡音就如一座桥梁,承载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深意重。


我国自古幅员辽阔,地形复杂,不便的交通使人们之间的联系困难而又缓慢,但也因此,人们内心无法表达的种种情感日积月累,最终尽数凝结于那几页书信之中,时下虽然科技发达、通信便利,人们却反而再难体会到那种炙热强烈的赤子深情。正如现代诗人扎西拉姆•多多在她的诗中所写的那样:这是一个没有情书的年代,不是因为没有爱情,而是因为没有书信。我念高中后学习了林觉民先生的《与妻书》,书信行文朴实,并无华丽词藻,但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林先生对妻子的深切爱恋,却着实令人动容。试想,若非有书信这一载体,林先生只如今天许多人一样,通过微信发送几句话、几个表情包,绝对不会如此感人至深。


若说书信是月夜的叹息与泪水,那方言则是童年阳光下最温暖的回忆。无论是“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”的感慨,还是“逢人渐觉乡音异,却恨莺声似故山”的伤愁,境遇不同,相同的是其中蕴含的离乡游子对故土最深刻的眷恋。我念中学时的物理老师是河南人,授课时每每将“小水珠”读成“小水驹”,全班哄堂大笑,他却丝毫不感到尴尬,依然故我,别人问起,他只笑着说:这不是很好吗?人家一听就知道我是个河南人。很多年后,我早已将从他那学来的的物理知识扔到了不知哪里,却一直记得他那句“人家一听就知道我是个河南人”。


大约就像那句日本谚语所言:乡音是籍贯的护照。纵然离家万里,一张口,就像是又回到了故乡。方言的存在与交流,更让我们感受到故乡根的思念。


时至今日,书信与方言又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,近来播出的电视节目《见字如面》《朗读者》《声临其境》等均备受好评,这难道不说明方言与书信在今天这个功利化的时代,仍能打动人心吗?究其原因,正是因为这二者突破了空间与时间的枷锁,跨越了五湖四海、上下千年,在每个人的心中构架起了一座情之桥梁。


世卿,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木心先生那句你我都十分钟爱的诗:从前日色变得慢,车、马、邮件都慢,一生只够爱一个人。现代社会很快,周围的人都很快,大多数时候,我们也很快,生活好像都变成了高铁窗外一晃而过的虚影,令人疲惫而茫然。


既如此,我们何不寻一个时光的空隙,让自己慢下来,写一封书信给异地的至交好友,打一通电话给家乡的童年玩伴,在那乡音尺素中静看流年似水,体味情真意切!


友:秦安           

时二〇一八年五月十七日


【老师点评】


文章立足题目中给予的材料,经过自己深入思考,提出观点“乡音尺素,情之桥梁”,统领全文,立论明确,观点鲜明。行文中从历史、文化、现实三个角度,围绕“方言与书信”作为一种交流方式在承载感情方面的作用这一角度,从两个不同方面(一是书信承载人们的感情;二是乡音沟通人们之间的感情),运用引用、对比、假言论证等论证方式,联系现实生活,很好地阐释了“方言与书信维系着游子对家乡故土的感怀思念,承载了离人对亲朋好友的殷殷深情,它们就像一座连接在人与人之间的情之桥梁,能帮助我们在今天这个正趋于冷漠的社会中更温暖美好地生活。”在具体分析阐述过程中,言之有物,言之有理,言之有情,内容丰富而具体,层次清晰。

作者以“情之桥梁”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,巧妙将题目“人与人间的交流方式”与写作对象“方言书信”联系起来,并在每一段行文中都反复点题,不断强调“方言书信”是“情之桥梁”这一主题,有扣题意识。文章结尾立足现实,再次强调了书信和乡音可以突破时空限制,在今天依然有存在的必要,而“让自己慢下来,写一封书信给异地的至交好友,打一通电话给家乡的童年玩伴,在那乡音尺素中静看流年似水,体味情真意切”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。纵观全文,这是一篇审题准确、结构完整、内容丰富、说理到位、层次清晰的优秀练笔之作。


预约课程

姓名必填
联系方式必填
年级
科目
校区